HOSPITAL HISTORY
1960年元月4日,武漢市第九醫院在和平大道青山區任家路﹙文革期間改為紅衛路)建設三路(現地址吉林街20號)開診,成為市政府規劃的青山區中心醫院。九醫院的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武漢市裝卸公司職工醫院。五十年代末,為支援武鋼建設,市政府決定在青山區設立“武漢市第九醫院”,人員主要由十醫院分出的醫護人員組成。醫院主體建筑就是一棟三層樓房,床位40張,職工僅百十號人。醫院的業務僅有普通內科﹙含兒科﹚、外科,輔助科室只有中西藥房。放射科僅有一臺30毫安的X光機,化驗室只有二臺普通的顯微鏡。
上個世紀60、70年代,青山地區醫療資源稀缺,九醫院除擔負青山區機關、企業、學校、居民等的醫療、預防、保健外,還主動為周邊的洪山區和平公社、天興公社、建設公社、聯合公社、花山公社提供醫療服務。70年代,青山地區出現了“流行性出血熱”病,九醫院醫務人員刻苦攻關,在出血熱病的搶救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,首例“人工股骨置換術”、“硬腦膜外血腫開顱減壓術”獲得成功。羊腸線埋入治療哮喘、虎茵湯黃膽型肝炎、雞蛋油治療燒傷等科研成績斐然。
1983年醫院修建了350㎡的放射科,1985年修建了3200㎡的內科病房,1989年醫院擴建了2000㎡的外科病房。開放病床由200張擴展至300張。80年代中期,醫院引進了一批醫療技術專業人才,成功完成了心臟二尖瓣狹窄手術,病理室全面開展名種病理檢查,病理檢查水平在全市同級醫院名列前茅。1996年,衛生部在全國實行醫院分級管理制,經過不懈努力,順利通過省衛生廳的評審,成為武漢市第一批二級甲等醫院。
2001年8月1日,建筑面積5000㎡的新門診竣工,住院病房經裝修改造后將原有的300張病床的增加為498張病床。醫院醫療技術隊伍不斷壯大,醫療質量不斷提高,開展了腎透析、微創手術等,托管了工人村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,開展技術幫扶,實現雙向轉診。
2012年12月,一幢建筑面積為22000㎡的十二層新住院大樓拔地而起,院容院貌綜合實力發生了巨大變化,500張病床的住院大樓投入使用。經過半個世紀的建設和發展,現已成為技術力量雄厚、醫療設備先進、服務功能齊全、就醫環境溫馨的國家二級甲等優秀醫院。
五十年風雨兼程,五十年滄桑巨變,五十年濟世惠民。面對新的發展機遇,站在更高的起點上,九醫院將更好地肩負起青山人健康服務的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