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ele therapy
發布日期:2022-09-06 14:53:28 瀏覽次數:
很多患者到門診就診,詢問醫生,醫生我拿筷子的時候手抖,我是得了帕金森了嗎?出現手抖,就是帕金森病嗎?那么,這期宣傳欄內容告訴你,到底什么是原發性帕金森病。
01
定義
原發性帕金森?。ê喎Q帕金森病,Parkinson's disease,PD)是神經系統變性疾病,隱襲起病,進展緩慢,主要病理改變為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進行性退變和路易小體形成,導致紋狀體多巴胺遞質減少。主要臨床特征為運動遲緩、靜止性震顫、肌強直和姿勢平衡障礙,同時伴各種非運動癥狀,如嗅覺障礙、便秘、睡眠障礙等。診斷主要依靠詳盡的病史和完整的神經系統體格檢查。
02
分型
1.震顫型:主要以肢體震顫為主,肌肉強直很輕或不明顯。
2. 強直型:主要以肌肉僵硬、強直表現為主,可以沒有震顫或伴輕微震顫。
3. 合型:同時有肢體震顫和肌肉強直的表現,即震顫-強直型或強直-震顫型,此型占帕金森病的大多數。
4. 根據起病年齡又可分出早發型帕金森?。òl病年齡≤50歲)和晚發型帕金森?。òl病年齡>50歲)。
03
發病機制
帕金森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確??赡芘c遺傳、衰老、環境因素有關。
04
臨床表現
帕金森病通常在40-70歲發病,男性略多。起病隱襲,發病緩慢。表現為運動癥狀和非運動癥狀。
4.1 運動癥狀
(1)運動遲緩,常常表現為走路啟動困難,腳像粘在地板上一樣,邁不開步;動作緩慢,走路速度變慢等;解紐扣、持筷夾物等困難;手指精細動作障礙,寫字越來越??;面部表情減少,家屬常常說感覺患者很“呆”; 說話含糊不清,音調低;咽部肌肉運動障礙,流口水。
(2)靜止性震顫,一定是靜止時出現肢體抖動,而不是拿東西時出現肢體抖動,睡覺或者持物后反而可消失;頻率為4-6 Hz,手部呈“搓丸樣動作”。
(3)肌強直,肢體肌張力增高,患者常常自我感覺身上很僵、很硬。
(4)姿勢平衡障礙 患者姿勢常常前傾屈曲體態;常常會出現走路時轉彎困難,走路啟動后越走越快、步幅變小,易跌倒等。
4.2 非運動癥狀
(1)自主神經功能障礙,常常表現為尿頻、排尿不暢、尿失禁;從平躺位變成站立位后頭暈;性功能障礙;便秘;出汗增多或減少;流涎;油脂分泌增多。
(2)精神障礙,出現抑郁、焦慮狀態,淡漠,易疲勞;認知功能減退、癡呆;幻覺;沖動控制障礙(病理性賭博、強迫性購買等)。
(3)睡眠障礙,可以表現睡眠大喊大叫、拳打腳踢;白天困倦,總是睡覺;晚上睡覺時雙腿不舒服,任何體位無法緩解,活動活動后雙腿不適稍可緩解;生動夢境;睡眠呼吸暫停。
(4)感覺障礙,嗅覺減退,肢體麻木、疼痛。
05
輔助檢查
帕金森病的診斷主要依靠詳盡的病史和完整的神經系統體格檢查,輔助檢查主要用于排除其他疾病和鑒別診斷,包括常規、生化、電生理、神經影像學檢查。
06
診斷標準
帕金森病的診斷前提是運動遲緩加上肌強直或靜止性震顫,所以說帕金森病不一定都有震顫。